一是夯实“底板”。坚持“两条腿走路”围绕“打不开思路、找不到门路”瓶颈,因地施策深挖优势工业农业潜力,整合资金3.3亿元,建设项目117个。创新县内“飞地经济”实现工业投资36亿元,依托扶贫产品推介会,农产品销售实现1300余万元,工农业发展“剪刀差”不断缩小。
二是搭好“舞台”。持续打破创业无门、就业无路僵局,做实做细“控辍保学 技能培训”,开展技能培训47场次2135人次。通过政府兜底,开发护林员、草管员、巡河员等公益岗位2861个,借力对口援建举办就业扶贫招聘会,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%以内,内生动力连续释放。
三是打通“血脉”。率先在全州采用PPP、EPC模式,交通网络迅速延伸,县域内国省干线与通乡公路、通乡公路与通村连接线全部打通。构建“企业 集体经济 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形成细水长流的良性模式,实现农户均增收2900元,让脱贫致富成为有“面子”的光鲜事,